党课讲稿: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意蕴、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2024-07-01 10.00元 免费试读


党课讲稿: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意蕴、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任务;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新时代农村发展繁荣的总体导向,推进乡村全方位振兴已经成为党在新时代的农村工作重点。沿着历史轨迹追溯,从建党初期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庄严承诺,在深刻总结追求共同富裕目标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共同富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回顾,不难看出,乡村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一环。聚焦乡村振兴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实践发展,归纳新时代下乡村建设的新探索,将更好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更扎实、更有效、更全面的新时代乡村共同富裕实践,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开创性的乡村实践新路。

一、历史意蕴——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整体演进

共同富裕目标是与党的历史相伴而生、共同演进的。共同富裕目标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从萌芽到不断发展,从实践到新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整体认识得以丰富、巩固、深化和完善,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影响理论认知的整体路径。在此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中国现实国情的重要组成,是共同富裕目标诞生、发展和完善的聚焦重点,也正是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诞生了乡村振兴战略。党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共同富裕之路,并以乡村振兴作为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智慧。

(一)革命时期对共同富裕的认知——由农村革命实践而来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共同阶级利益”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理念的复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2]678-679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唯有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幸福。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一文中写道,“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绝非社会之福”[3]99,认为人民群众之间不应该存在贫富悬殊。这时候,中国共产党尽管没有准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在行动口号和现实落实上,已经将“共同”与“富裕”的概念有机衔接在一起,把“谋幸福”的群体理念与为美好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根本追求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密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富裕为探索共同富裕目标的先驱性实践,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中竭力打破旧式生产方式,给予人民群众实现富裕的可能性。这一时期的共同富裕实践,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乡村制度设计的基础;而此时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理念开始逐渐形成共识,这一认识凝结着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并将在之后的中国乡村实践中得以深化发展。

(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初步设计——以农民为首要关注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一历史时段既宣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也给予了共同富裕理念发展的社会空间。19531216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名词,认为农村工作的最根本任务,是“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4]444。由此可见,共同富裕这一名词从创造出来就和农村追求富裕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围绕共同富裕目标进行了许多新的设想和尝试,把“四个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相关联,确立了推进国家现代化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期的曲折探索,既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为党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来源、动力和目标等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在建设与发展中的共同富裕探索——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目标有了更新的认识。一方面,党认识到谋求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富裕成果要共同享有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以“先富带动后富”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这个时期,党在共同富裕目标总要求上,提出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工作任务,着重实现社会层面的物质财富积累,向着共同富裕中的“富裕”社会稳步前进,为共同富裕中的物质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差异问题、城乡差异问题等日益凸显,农村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农村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瓶颈,党亟需进一步深化对共同富裕多元样态下的理解把握,以农村发展问题和现实情况为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四)中国式现代化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诞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新时代语境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成为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重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既解决了中国物质社会快速发展之后出现的诸多问题,又丰富了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延伸拓展,赋予了新时代共同富裕实践新的发展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共同富裕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特色和新亮点。首先,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推进方案,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谋划好了预期时间和实现方式,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驱动力,以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新发展。其次,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得到全面丰富,对共同富裕的内涵不断加以诠释解读,将共同富裕中的“富裕”命题从抽象化概念逐步转到具体化内容中,指明要在新时代构建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共同富裕,尤其是注重重点环节、薄弱领域的共同富裕,将共同富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最后,党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保障。党中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发展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将乡村发展和总体发展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为实现新时代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系统性保障,让全体人民对新时代共同富裕有所期盼并为之奋斗。总体而言,新时代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并在乡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提升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通过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实践不断丰富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向往的理念解读。

总之,关注农村问题,是党共同富裕目标推进的一条重要主线,也是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奋斗史进行系统梳理,不难发现,尽管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表达有了不同层面的理解,但这也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再认识的实践论的基本原理所在,党在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中明确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研究随着历史与时代、条件与现状、前途与命运而进行动态观察,结合主要矛盾和社会现状进行动态考量,实现了与乡村发展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相呼应,将基本国情和人民向往相结合。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认识,也一直是党对实现人民幸福奋斗目标诠释和理解的体现,希望通过努力奋斗让中国人民迈向人人富足的社会。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把握共同富裕本身具有的历史意蕴,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将为新时代更准确、更精细、更有力地推进共同富裕做好准备。

二、价值旨归——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内生指向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整体推进,蕴含在“天下大同”这一中国传统哲学理念追求中,践行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形态的社会畅想中,历经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过程,集中表现了“两个相结合”的深刻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下农村工作的主线,是推进共同富裕农村实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大国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案。在将前人设想予以实践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依据现实国情和社会历史,围绕时代特点与面临问题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建设开展讨论,尤其是侧重于以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将新时代共同富裕赋予乡村特色,总结出了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多方面价值经验。

(一)途径价值——先富带动后富


( 单篇付费后可阅读完整内容

单击 阅读全文 即可

   (会员点击 "会员订阅" 免费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