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探索分析报告

2024-08-28 10.00元 免费试读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探索分析报告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了网络空间信息的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根源性挑战。本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通过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供高职院校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立场的观点和价值观,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的变化势必会对国家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学生成为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文化正能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

1.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政策与形势的必要组成和重要体现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坚定政治立场的大学生,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正是确保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抵御错误思想影响的重要途径。此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观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防范错误网络思想的渗透和扭曲,也便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问题。

12是应对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带来了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也增加了信息误导和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空间是开放的平台,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自由流动,无论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消极负面的不良信息,都有机会传播到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而且,网络并没有国界,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在不断加深。因此,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通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学会正确选择、吸收和理解信息。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也应当具备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心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摒弃偏见,尊重不同观点,包容不同声音,从而构建一个理性、和谐的网络交流环境。

13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他们将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信息传播中的责任与影响力,从而将更加注重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此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仅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引导作用,也能加强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他们将更好地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诚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增强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机制

21互联网是网络意识形态形成的诞生地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互联网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包括新闻、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这些信息的广泛传播和高效获取,深刻影响着学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的看法。二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参与各种虚拟社群和社交媒体平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意见。这些社交环境往往形成“信息茧房”,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同时也可能加深信息过滤的倾向。三是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会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兴趣向其推送相关内容,这可能导致信息“过滤泡沫”,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单一,陷入信息获取的困境中。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形成机理进行审视,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和互联网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其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便能够准确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形成的深层逻辑。


( 单篇付费后可阅读完整内容

单击 阅读全文 即可

   (会员点击 "会员订阅" 免费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