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15篇

2024-09-09 20.00元 免费试读


【篇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承担水资源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奋力抓好相关改革举措在我市落地见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身努力和贡献。

一、深入学习,准确领会把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是全面学习把握全会精神。坚持深入全面学习全会公报、《决定》内容,领会把握蕴含其中的深刻内涵,明确全会的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准确把握水利部门改革任务。《决定》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等,明确了水资源工作主要任务是围绕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落实,推进相关改革。三是统筹做好相关领域改革任务。决定提出的“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也给水资源管理提出新课题。

二、务实创新,因地制宜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改革

落实全会《决定》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结合**水资源实际,思考怎样把提出的“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在**市落地见效,推进经济社会走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第一,明确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方向。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就是坚持落实“四水四定”,抓好用水总量控制,合理配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监督管理,做到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第二,明确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按照《决定》指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在2029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抓好《中办国办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实施,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把经济社会发展限定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内,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坚持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与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要求相结合。一是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用水总量、江河水量分配指标、地下水管控指标、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等,落实“十四五”目标,制定“十五五”双控目标。二是进一步强化取用水管理。推进实施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强化取用水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准确、信息完备、管理规范”的取水许可标准化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加强《节约用水条例》的宣传贯彻;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市6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标创建;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强化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推行投资项目综合绩效“水资源量要素承载力”评价。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完成枣阳市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任务。第三,在实践中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在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改革任务中守住改革底线,同时勇于探索、开辟新环境,以“小切口”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一是抓好新技术新标准推广运用。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运用,抓好新技术标准的推广。二是在落实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的若干措施》《省水利厅关于推进水权交易的指导意见》,围绕水资源资产,怎样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做思考,探索开展“节水贷”“取水贷”等金融服务,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节水领域。三是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盘活水资源,变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本。

三、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改革落实

一是抓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部门责任,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全社会支持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按照省水利厅《省水利厅贯彻落实〈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分工方案》,制定市水利和湖泊局《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分工方案》。二是抓监督检查。坚持“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强取用水日常监管。推进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健全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和运维管理,实现规模以上取用水户取用水在线计量全覆盖;规范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充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等“互联网+”监管手段,将日常监测与现场核查相结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取水行为。三是抓严格考核。把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纳入高质量发展、河湖长制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篇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只有通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到工作、学习中。在实际工作中,以**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委关于长江大保护决策部署,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入汉江排污口现场核查验收销号。按照局验收工作方案,督促各地尽快申请,及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验收,争取工作主动。持续做好生态省、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

【篇三】

在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一重要会议对于水库管理工作的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作为水库管理的从业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看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库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深刻理解会议精神,把握水库管理新方向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强调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库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将这一精神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将水库标准化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全年的工作,冬春大修,夏秋养护,全过程关注水库管理的制度建设、外观形象、安全运行等。准确把握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各类政策规定,全面对标对表,高标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二、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是水库管理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把水库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的安全监测和巡查力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抢险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特别是针对小型水库防洪能力弱、风险系数高的问题,更是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除了压实责任体系外,要进一步提升水库的监测预报能力,通过叫应、培训等手段,促使各类责任人知职责、懂调度、能抢险。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库综合效益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调控设施,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科学制定水库调度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同时,

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推广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指导意见要求,从严监督各水库养殖承包经营行为,以水库水质提升为导向,水库安全运行为底线,进一步规范水库养殖行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持续向好。

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水库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是推动水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水库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利用国债加固项目及监测项目,同步推进全市水库信息化建设,加密水雨情、渗流监测、位移监测、渗压监测等站点,优化信息化平台功能,增加流域来水、洪峰到达时间、视频监控、洪水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把我市水库信息化从1.0提升至2.0时代。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水库管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水库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沟通,及时发布水库管理相关信息和动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水库管理工作的新起点和新要求。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投入到水库管理工作中去,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上不断强化水利的支撑保障。结合全会精神和我分管的工作实际,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坚持人民至上,以高标准防御工作,守牢水安全底线。

全会决定指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地处水旱灾害多发地区,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坨子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加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淹不得、淹不起的需求更加迫切,防汛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病险水库、“头顶库”“头顶堰”、重点山洪沟、河道险工险段等防汛薄弱环节,还存在着大量风险和隐患,亟需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弱项。要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筑牢思想防线。要加快推进水库加固、堤防整治、山洪沟治理等工程建设,系统构建防御能力更高的防洪工程体系。要织密责任网络,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科学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坚持科技赋能,强化监测预警,推进综专协同,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 单篇付费后可阅读完整内容

单击 阅读全文 即可

   (会员点击 "会员订阅" 免费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